建党伟业 读后感
《建党伟业》终于上映了。
说终于,绝非我对这部由上百个外国人主演的电影有着哪样热切的期盼,只是觉得一部电影经过紧锣密鼓的大力宣传,调动了各行各业人们关注的目光,被提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崇高地位——是青苗还是野草,到了该拿出来亮亮的时候了。
《建国大业》我没有看,《建党伟业》本来也不打算看的,作为一个既非队员又非团员没资格更没兴趣成为党员的私营企业员工,是没有组织主动为我埋单、把我赶到电影院去完成广电总局八亿票房的“伟业”的,当然,我更不会自己掏钱进电影院,不知多少块的票价,应该可以给女朋友买一件好衣服了,生活艰难,猪肉都快吃不起了,进电影院看伟业,实在是种奢侈。或许,哪天网上出了影碟版,下了来看一下,还是有可能。
x package _1_3;import java.util.Iterator;import java.util.NoSuchElementException;/** * 非静态内部类因为是了属于对象的,所以初始化时需要先初始化一个外部类实例对象, 然后使用此对象调用内部类的构造方法。 * 静态内部类属于类本身,初始化时直接使用外部类调用静态内部类的构造方法即可。 * * @author 煨酒小童 * */public class _1_3_14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_1_3_14.Resizingarrayqueueofstrings
再说,我并非想对那两个多小时的影片本身评价什么。我只是想猜一猜,被这部电影的人造气场吸住的各色人等,能从这部名为《建党伟业》里看到、得到什么。 导演们能看到红色献礼片的巨大商机。政治正确的红色电影没有理由不受到有关部门的扶持,就算自己都不会想看,但他们绝对会做出肯定的姿态来,就像伟业能得到总局的票房保证一样。总局凭什么能保证?因为它十分明白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动员能力有多大,奖金有多雄厚,别说看一部,就是看十部,反正都是纳税人的钱,都是不心疼的。既然能赚钱,导演们又何尝不愿呢?更重要的是,能向某处表明:我是你的同道,我们是自己人。
演员们能从出演这部电影里得到看不见的巨大利益。一旦被当成是自己人,潜在的利益是取之不尽的。否则,你很难想象那些早已移居国外的演员们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来表达自己对养育自己的党和政府的热爱——他们中的很多人需要靠着丑闻来维系自己的曝光率以及赚钱的机会——他们怎么会只取一半的片酬?他们怎么会自己开着私人飞机去拍片?
忠心的老党员们看到了希望所在。作为最基层不受重视的党的基石,他们对现在的种种不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无能为力。这样一部电影的被大力宣传,仿佛让他们看到了高层再回到那个可以让官员无私年代的决心——他们可能会觉得,那并非幻影。
既得利益者们能从片中找到说服对现实不满着的理由——你看,在当年那样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才建立了我们的党,无数烈士抛头洒血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几十年容易吗?珍惜你们来之不易的幸福吧。现在的日子已不错了,你们天天受各种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想这样想那样,要这个票要那个票,还是中国人吗?对得起牺牲的先烈吗?
追求自由者感兴趣的,无疑就是片中那些在近百年前追求自由民主的青年激情澎湃了。他们会深深感觉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使命感,甚至不排除在电影院里激动得入戏太深,随着片中人高举右手,大呼:自由!民主!自由!民主!
至于想看明星者,当然不会失望,据说七十秒一个明星脸,可以看到他们眼睛肿。浪漫者可以从中看到青年毛爷爷和杨开慧的像韩剧般的浪漫爱情,悲观者却也能因之自怨自艾。九零后看到当年青年们的不羁,八零后看到自己曾经的反叛,男人看到英勇,女人看到柔情,中老年人看到熟悉的激情岁月,小孩子也可以看到热闹。
而将那些曾经被有意掩埋被刻意压低的形象搬上银幕,让很多人从此知道胡适知道陈独秀知道张国焘知道袁世凯并非历史书中那
或许将是本电影重大成就之一吧
写《建党伟业》找读后感时看到的一篇有趣的文章,有意思